食用菌所科技人员赴云南省指导香菇生产工作
8月13至14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所长张劲松、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香菇品种改良岗位成员、院食用菌所副所长宋春艳等一行四人赴云南楚雄、曲靖等地指导香菇生产工作。
8月13日,一行人至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楚雄州的牟定明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恒公司)进行指导。2019年,我院与明恒公司合作的上海市科委国内合作项目《香菇现代化生产技术体系在云南省楚雄州的示范应用》(19395800400)获得立项支持,2020年初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室主任谭琦研究员与明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谭琦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在项目支持与专家工作站的指导下,明恒公司对香菇标准化大棚进行了升级改造。张劲松一行首先对改造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大棚未改造以前,以地栽为主,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经项目组设计改造后,采用可控温的立体栽培标准大棚,每个大棚可容纳的出菇棒数由830棒上升至4800棒(6层),有效利用了大棚空间,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随后,对制棒净化功能区、专用培养室的建设以及设备选型安装等进行了专业指导。楚雄州科技局、楚雄州农科院相关人员陪同考察指导工作。
8月14日,一行人至曲靖市陆良县清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清泉合作社)指导香菇的栽培生产工作。清泉合作社是我院自主选育的香菇品种“申香215”的种植推广基地。专家一行首先现场考察了制棒环节,就原材料选择、制袋工艺、无菌接种等提出了改进意见。随后来到“申香215”的种植大棚,对其种性特点、栽培关键点等进行了现场的培训指导。最后与清泉合作社负责人就进一步扩大“申香”系列新品种的栽培面积、产后加工、带动贫困户增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昆明试验站、云南省农科院苏开美、李树红陪同“岗-站-基地”的对接指导工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