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队伍>联合培养平台>导师介绍>详细内容

导师介绍—生物学

来源:组织人事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21 11:15:58 浏览次数: 【字体:

郑洪建,博士,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三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玉米中心主任,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上海市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理事,申科玉(东南区)鲜食玉米品种试验联合体理事长;入选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和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曾赴墨西哥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留学访问。长期从事特用玉米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研究,主要以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特用玉米应用基因组学、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解析和新品种选育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育成玉米品种28个,其中国审品种8个。获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2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主持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科技奖三等奖(2019年)各一项,参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三等奖(2017年)各1项。e-mailhjzh6188@163.com

 

曹黎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三级)。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粳稻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上海市重大重点攻关等项目,选育的申优26、申优27、申优28、申武优26等杂交粳稻组合是上海及周边地区主推品种,全部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符合农业部超级稻认定标准,其中申优26是上海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粳稻品种,并由隆平高科等国内种业龙头产业化开发,主持完成科技成果主让6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获植物新品种权11项,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65篇,其中SCI论文6篇。中国农学会理事、上海市农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作物学会理事长、闵行区科协常委、闵行区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e-mailclm079@163.com

 

张学英,博士,研究员,1995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到上海农科院园艺所工作,2008年获浙江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20109月至20112月在美国佛罗里达柑橘教育与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进行柑橘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主要从事枇杷、蓝莓等小水果新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枇杷育种方向为优质大果抗寒,已有两个枇杷新品种通过上海市林木新品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在上海、浙江、湖南等适栽区推广应用。团队成员6人,从事枇杷、蓝莓、草莓绿色智能、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研究,发表学报级以上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的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e-mail352291925@qq.com

 

朱为民,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所长。2014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18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番茄分会副会长,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国家蔬菜改良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蔬菜新品种评价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研发和示范了上海地区青菜周年均衡安生生产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技术,先后选育了系列抗病、优质及商品性好的番茄新品种,对上海地区的大棚结构进行了优化试验,推广阳台种菜技术,积极参与上海对口都江堰、新疆、云南东川和青海果洛州等的援建工作。主持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发表论文80余篇,编著3部。e-mailwmzhu69@126.com

 

吴雪霞,女,博士,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茄子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目前主持并参与项目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质多抗适应性强茄子新品种培育”、上海市农委基础项目“设施茄果类蔬菜主要品质相关基因对高温胁迫响应机理的研究”和国家农业部“国家大宗蔬菜”。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一等奖,201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2010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2017年获得闵行区领军人才计划,2013年获得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新人奖。主笔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 20篇;参与选育的茄子优良新品种‘特旺达’、‘朗奇’、‘雅奇’、‘沪茄五号’、‘士奇’在山东、江苏、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进行新品种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e-mailwuxuexiarose@sohu.com

 

易建中,博士、研究员、浦江计划获得者。现任上海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会员。主要从事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检测技术及新型疫苗的研发;鸡白痢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滑囊液支原体细菌性疾病诊断及防治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e-mailyijianzhong@yahoo.com

 

刘惠莉,女,民盟盟员。199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兽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工作;2008-2009年赴美国南达科塔州立大学进修;2009年晋升四级研究员;2012年获闵行区领军人才荣誉,2013年获上海首届飞翔计划资助。目前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所长、三级研究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编委会主任,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编委,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标准化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参加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星火科技进步奖1项。主持参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子课题3项,市级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科技成果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授权3项。主持制定上海市地方技术标准1项,参加起草上海市地方技术标准2项,申请国家农业生物安全评价试验4项,获生物安全证书1项。主笔在Virol J. Archives of Virology.J. General Virol. Virus Gene Biologicals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曾任宝山区农委副主任(挂职),奉贤区第五届人大常委,现任民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支部主委,上海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为畜禽病毒性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研发,包括:猪病毒性腹泻高通量检测技术、病原特性及结构蛋白的功能研究; 动物天然免疫应答及黏膜免疫机制研究及应用;重要人畜共患病(猪、犬、猫)跨宿主传播机制及病毒致病机理、防控技术研究。电话: 021-62202537;邮箱:huilil@163.com

 

戴建军,博士,研究员。2003年和2006年分别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15年于南京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310月至20144月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农学系交流访问。兼职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屏障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地方畜禽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方面,系统保存了上海地区5个地方猪种资源的精子、细胞、胚胎和DNA库,保存了失而复得上海水牛体细胞和精子,三年来累计收集和保存各类地方畜禽种质资源6万余份,并在地方猪种的家系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应对了非洲猪瘟等疫情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种的安全挑战。在实验用羊方面,通过封闭繁育和疫病净化形成了一个专门化的实验用羊群体,申报的5个上海市地方标准获得了上海市质量监督管理局的立项,促进了上海市实验用羊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先后主持上海市科委和农委项目4项,参与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863计划、市农委和市科委相关项目十余项。主笔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参与申报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立项上海市地方标准5个。e-mailblackman0520@126.com

 

何大乾,博士,研究员。上海洋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理事,世界家禽学会会员,2008年起被农业农村部聘为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执行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市级奖评审专家。“全国水禽遗传改良计划”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畜牧业协会鹅业工作委员会顾问专家。团队还负责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建设任务,并入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建设计划”(2018~2022),个人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江浙沪农科院联合服务团“优秀专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职称评审专家委员。团队主要开展家禽(鸭、鹅、番鸭)遗传育种与繁殖以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包括主要经济性状生长、繁殖、脂肪代谢等方面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研究和应用。1997年参加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科技部、农业部和上海市科技项目10多项。主持完成农业行业标准1项,上海市地方标准1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0年来一直服务于水禽产业发展,在全国建立了多个集种鹅新品种选育、商品鹅饲养、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基地。主编专著7部,参编3部。在国内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10多篇。e-maildaqianhe@163.com

 

谈永松,博士、研究员。现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动物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及信息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小型猪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中国养猪学分会“新世纪,新十年”学会领军人才、2011年入选为江苏省“双创人才”、上海市财政局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生猪遗传育种及健康生产、实验用小型猪的繁育及新品种培育工作,包括猪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杂交利用与健康养殖、肉品肉质评价与分析,实验用小型猪的新品系培育及不同模式猪的构建等领域工作。培育出无应激皮特兰猪及申农I号猪2个新品种(系)即“申农”和“申丰”猪配套组合(系)。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制定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团体标准1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9项。e-mailtypine@163.com

 

严华祥,男,19665月生,推广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专业硕士第二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家禽学分会理事,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国家畜禽养殖数据中心上海实验站站长。参与和主持培育鸡品种7个,其中主持项目“高产特色新杨黑羽蛋鸡育种及产业化应用”201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发表编著2本,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近三年来研究方向为蛋鸡育种与生产技术集成,主要研究鸡肠道微生物与鸡宿主的互作改善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鸡舍环境,该方向申请发明专利2件,发现益生菌与动物互作可改善家养动物健康水平,提高畜禽生长生产效率,可建立友好型生态饲养环境。e-mail1020676337@qq.com

 

张树山,博士,副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猪业科学》杂志编委,九三学社市委科技专门委员会委员。200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农学博士;20153-20163月,在西班牙赫罗纳大学Technosperm中心进修。主要从事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和应用,及猪精子耐冻性机制研究等。从20196月起,参与上海农业科学院与上海祥欣共建的“上海种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中心下属的猪冷冻精液商品化生产和研究平台工作,为该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展开相关研究,以及参与课题组承担地方猪遗传资源保存任务(冻精部分)。近五年内,申请者参与课题组承担的市级项目5项,其中主持市自然基金1项,参与市科委创新项目1项(排名第2)。共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5篇(第1作者)、参编著作3部,申报专利3项。其中“猪冷冻精液生产及使用技术手册”(执笔第15章,中国农业出版社)已出版。e-mailsmalltreexj@126.com

 

李春华,女,博士,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编委。200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专业,任职于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研究室,主要从事畜禽疫病病原学研究、检测及兽用生物制品研发。进行过猪细小病毒活疫苗、鸽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猪流行性腹泻三价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等的研发和药证申报工作;目前着重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新发猪Delta冠状病毒的研究和疫苗研制。近年来主持完成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3项、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1项、市农委推广项目1项和上海市农科院项目2项。主要参与完成(前5名)国家和省市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农转化资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产业化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委成果转化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标准专项1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项。编著出版《猪病防治技术手册》1本,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6篇。负责和参与申报新兽药临床试验3项,获得农业农村部临床试验批件3项;申报新兽药注册2项,获得进口新兽药证书1项。申报发明专利7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参与获得2015年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联系电话:18918162238E-mailorchid_lee@sina.com

 

常晓丽,女,1978年生,博士,副研究员。20026月获山西农业大学学士学位;20076月获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7月至今任职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兼职上海海洋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201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一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十一、十二届理事会园艺病虫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第九、十届理事会药剂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本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曾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子项目等项目;曾参加过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上海市农委科技兴农等项目。近年来申请人相继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HydrobiologiaBiological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Pest 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oxicologySCI源杂志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e-mailxlchang981@126.com

 

戴富明,男,博士,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药效试验资质单位质量保证部负责人。20014月和200910月分别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开展高级访问研究。长期致力于蔬菜、经济作物等作物病害诊断、病原学、流行学及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报道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瓜类作物褪绿黄化病毒病、桃枝条溃疡病等新病害的发生危害;开发了上海市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系统,并在上海郊区农业信息平台上应用;研制了瓜类蔓枯病菌、根肿病菌、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甜瓜黄斑病毒等重要病原菌分子检测及血清学检测技术和试剂盒;研究建立的设施叶菜、黄瓜、番茄、西甜瓜、草莓等作物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技术在郊区进行广泛应用。近年来先后主持、参加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上海市农委、科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外观新颖专利1项,出版和参加编著3本,参与选育抗病品种2个,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e-mailfumingdai@163.com

 

季香云,女,研究员,博士学位;上海市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上海预防医学会病媒生物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2003年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硕士毕业;进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12年获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博士学位;2015-2016年,在乔治亚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作物保护和管理研究所访学。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攀高”计划人选。研究方向为害虫综合治理,主要研究内容为农林害虫监测与防控、化学农药生态替代技术等、天敌昆虫与病毒协同应用、寄生蜂对寄主的嗅觉识别分子机制等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大和重点推广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B)人才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上海市科委和农委重大或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内合作项目等30余项。在eLifePest 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Pest ScienceSCI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作为第一副主编编著《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专著1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2项。  e-mailhwfy2002@163.com

 

李鹏,男,博士,上海市农科院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环境安全评价室主任,入选上海市农科院中青年科技人员“攀高计划”和“助跑计划”培养人员,长期从事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和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在Microbiome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生态学报和作物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单篇文章最高影响因子为10.4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等科研课题,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2013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e-mailpengli13@fudan.edu.cn

 

刘成洪,19751月出生,男,博士,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理事和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等社会职务。博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教育背景覆盖农学、遗传学和药学,曾在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从事新药研发工作7年,担任高级研究员和部门管理职务;2012年进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麦类作物特色种质创制与功能开发研究,创制了一批耐逆抗病、营养保健型大麦特色种质,自主开发的大麦若叶青汁固体饮料已完成中试生产。主笔和通讯发表论文20多篇(SCI影响因子总和大于30),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件(第一发明人2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e-mailliuchenghong@saas.sh.cn

 

陈志伟,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室副主任,上海种子行业协会理事,上海市科技专家库专家,Journal of Botanical Research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大麦青稞等禾谷类作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育种工作。主持市级以上项目4项,参与项目10余项;主笔发表科技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10篇,另作为中方主要撰写人和英方共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1篇,参与发表论文近40篇;以第1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9);指导和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Food and Energy SecurityGenomics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Peer 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等杂志审稿人。e-mailchenzhiwei@saas.sh.cn /czw1900@aliyun.com


吕卫光,男,1972年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2021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15年入选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兼任农业农村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常务副站长,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循环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土壤与肥料学会理事长。近年来,主要从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土壤障碍机理与改良、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及省市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30余项。曾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编著1部,参与编写著作2部。申请国家专利20余件,已授权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e-mailLvweiguang@saas.sh.cn

  

周胜,男,博士,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专家,奉贤区“滨海贤人”领军人才。现任气候变化与绿色生产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上海市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水协会(IWA)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委员、日本水环境学会海外会员、《浙江农业学报》编委。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2002年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留学并获硕士、博士学位。2012年归国前任职于日本国立大学,先后赴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环境研究中心、芬兰国家自然资源研究院、日本地球环境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长期从事农业源固碳减排、面源污染削减与污水净化环境生态工程、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与技术研发。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和重大推广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国家基金项目、日本环境省环境推进费项目、日本科技振兴机构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内外十余项研究课题;已发表英//日专业论文100余篇,包括多篇1Top期刊,申请专利10余项;获国际水协会第14ICWS学术会议优秀奖、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Top10解决方案奖” 、院科技成果二等奖等。e-mailzhous@263.net

 


薛永:男,博士,研究员。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2001年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工作,2008-2010年在法国国家农业科学(INRA)参加青年科学家项目,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土壤污染修复与保育、养分管理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1)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生态修复保育 包括土壤生态健康风险评估;低积累作物选育、超积累植物筛选、农艺调控钝化技术、微生物、植物、化学等修复技术的研发与联合应用。2)土壤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包括土壤中氮素、磷素在植物体内转运及再分配的生理与分子机理以及信号感受传导与调控机制。包括以模式作物水稻为材料,挖掘氮、磷高效关键基因和调控网络,为分子设计高效育种提供种质资源。一系列研究结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MicrobiomePlant and Soil等期刊上发表,已发表论文50余篇,已申请相关专利20多项,授权13项。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以及上海市重大和重点项目等研究项目。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以及国土资源部二等奖。e-mailexueyong@163.com

 

姚春霞,女,博士,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年华东师大理学博士毕业,2007年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流动站进入上海农科院质标所工作,主要从事产地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物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有效性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的研究。先后主持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多项,近五年授权专利2项,软著4项,主笔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相关论文10多篇。e-mailchunxia.yao@163.com

 

段可,女,博士,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农科院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攀高”计划人选。利用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园艺生物技术、植物病理学等多学科手段,充分开展园艺植物品质和抗性相关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草莓与炭疽菌互作分子机制、草莓无标记基因工程等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致力于草莓生态安全和资源创新,为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水平提高做出贡献。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各1项,参与完成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上海市农委重点和推广项目各1项。现主持上海市农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参与上海市农委和科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和期刊论文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省市级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e-mailduanke@saas.sh.cn

 

鲍大鹏,博士,三级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食用菌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现兼任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食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主任委员、《菌物学报》副主编、《菌物研究》《食用菌学报》《Mycobiology》编委。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闵行领军人才。2003年日本鸟取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4-2006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资助,2006-2007年在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于2007年进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和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一直致力于为创制环境友好型、健康友好型和消费友好型的食用菌新品种提供技术创新支持和遗传学科学基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1项、上海市级项目6项,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主笔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获得上海市科技奖励1项。e-mail1610301025@qq.com

 

姚泉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研究员。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酶、代谢和生物合成有关研究。主持和主研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实现2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授权专利50多件;10多项科技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获得全国青年科技标兵、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第二届优秀发明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发明创业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e-mailYaoquanhong88@163.com

  

彭日荷,男,博士,三级研究员,现任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导师。主要从事酶工程、植物污染物修复、合成生物学等研究。主研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市科委和农委资助的多个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其中主持上海市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主研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5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文章引用超过1000次。完成2项成果转化,经济效益1400万元。2008年获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提名奖;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9年获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e-mailPengrihe69@163.com

 

王建华,男,博士/博士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2007至今一直从事赤霉菌及其真菌毒素相关的研究工作。201411-20175月在美国普渡大学植物学与植物病理学系从事访问学者交流研究工作。现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赤霉菌等产毒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基因定向敲除和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库,筛选鉴定关键基因。结合色质谱检测、转录组分析等技术,鉴定毒素合成相关新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揭示真菌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解析其调控网络,为开展真菌毒素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先后主持完成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目前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主笔或主要参与人在ToxinsFood Control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PNAS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e-mailjianhuawang163@163.com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