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考评会
12月17日,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考评会在闵行诺宝中心召开。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建颖,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吴立峰、项目管理科科长董言笑、项目专管员陆文敏,我院科研处副处长李丹妮出席会议。体系各专业组组长、试验站站长及项目主要成员40余人参加了本次考评会,会议由水稻体系首席专家曹黎明研究员主持。
李建颖高度肯定了体系2021年度工作,指出此次水稻体系考评会既是总结会又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会,各专业组和试验站紧扣各自任务,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同时,他对水稻产业体系接下来的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坚守初心,继续努力;二是聚焦问题,支撑到位;三是统一指挥,形成合力。
吴立峰对于水稻产业体系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指出下一轮体系重点工作应该紧密围绕《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和《上海市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草案)》等引领性方案开展,同时加强产业与经济的融合。
李丹妮表示,感谢大家对水稻体系工作的支持,强调希望通过考评会加强各实施单位之间的深入沟通。
体系各专业组组长和试验站站长依次就2021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亮点工作和存在问题逐一做了汇报。2021年通过各专业组、试验站的协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基因挖掘取得突破。先后鉴定克隆出FLO26、OsSCYL2、DED等控制低直链淀粉含量、抗病、巨胚等性状的新基因,并对其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分别发表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2021.12,IF=7.23,1区)和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21.08,IF=5.75,2区)等国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二是优质粳稻新品种培育取得重要进展。成功育成了稻瘟病抗性较强的新一代优质食味米新品种(系)“沪早粳193”“沪稻香软34”“沪香粳201”“青香软526”,均有望成为下一代地产优质软米的主栽品种;通过对双亲进行分子改良育成的食味口感得到明显提升的新一代杂交粳稻“申优R1”“申优R2”连续两年多点示范综合表现较好,将成为储备杂交粳稻品种。三是大力推广养草灭草技术,开展机直播稻田“播喷同步”和抗性千金子防除高效药剂开展试验示范,研发基于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的稻田杂草图像识别和防除系统软件并上线使用;开展基础性预防技术、生态调控及生物防控技术、科学用药等关键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示范区化学农药折纯用量相比常规区减少41.32%,辐射应用面积达到77万亩;形成绿色防控等级考评标准初稿。四是开展无人驾驶机直播同步侧深施肥和无人驾驶机插秧以及水稻机插秧密播稀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建立农机综合指挥监管调度平台,并在生产基地实现6151亩作业面积的推广应用。五是开展稻米加工保鲜与包装储运技术研究与应用,阐明不同类型品种耐储藏特性遗传特性;拍摄上海地产大米不同品牌宣传短片,在抖音运营地产大米官方营销号等系列地产大米融媒体推介模式研究与应用,讲好上海大米故事,扩大上海大米市场影响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