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动态>详细内容

上海市食用菌产业体系浦东综合试验站工作会召开

来源:食用菌所 作者:董沁 发布时间:2022-06-23 11:39:19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6月17日下午,上海市食用菌产业体系(2022-2026)浦东综合试验站工作会在上海桃咏专业合作社召开,会议邀请了上海市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劲松研究员,浦东综合试验站全体成员,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创制和应用专业组组长宋春艳研究员、组员唐传红副研究员,农林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创新和应用专业组组长黄建春研究员,以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周峰高级农艺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浦东综合试验站技术负责人孙育红研究员主持。

会上,孙育红就试验站2022年一、二季度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接下来三、四季度的工作内容及人员分工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并提出试验站的工作因为疫情造成的影响及之后的工作重点。试验站针对今年的任务指标,将经济果林栽培食用菌示范基地、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示范基地(出菇模式)、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示范基地(不出菇模式)这3个示范基地分别落实到上海桃咏专业合作社、上海乔稼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及浦东新区泥城镇,各合作社负责人及泥城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栽培试验与推广负责人均表示将全力配合做好栽培技术示范工作。上海范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表示,将全力保障菌种供应。上海桃咏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汇报了经济果林栽培灵芝的工作进度,就果树枝条等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和参会专家进行了讨论。上海乔稼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已为今年冬季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示范做好场地、原材料方面的准备,并提出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后还田可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参会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基于此目的对泥城镇的大球盖菇(不出菇模式)栽培技术示范提出具体要求。黄建春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尽可能保证农民操作便捷,以利于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宋春艳表示,利用果树枝条栽培灵芝是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优良模式,可在本轮产业体系内对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保证技术的稳定性,同时,需对循环利用后土壤、果品的质量进行监测。其它参会成员也就各自承担的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享及交流。

张劲松就浦东试验站工作给予了指导意见,并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浦东试验站的工作涉及到多个组站的配合,在复工复产后率先组织工作会议,及时做出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和安排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的重点在于种业和循环农业,大球盖菇在产菇的同时,还可获得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及土壤改良的效益。浦东站要以在实际生产中利用为目标,积极探索这些新的模式,把工作做好,让食用菌产业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孙育红就首席、专业组成员给予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试验站将总结问题,解决困难,确保今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会后,参会人员参观了上海桃咏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果林栽培食用菌示范基地,唐传红对指导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灵芝栽培技术指导。

0e3d3719ee0f4b4581f301649b74d2e2.Jpeg

80b45fd8809f4e6aa7a46694d99171dd.Jpeg

4d6f8f8d9bad41439a63aa389635d9e4.Jpe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