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动态>详细内容

食用菌研究所组织召开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规程标准制定讨论会议

来源:食用菌所 作者:肖婷婷 发布时间:2022-07-01 15:23:18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29日,应市农业农村委科教处的要求,我院食用菌研究所组织召开线上“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规程标准制定讨论会议”。市农业农村委科教处徐杰副处长,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何麒麟副主任、汤勇华高级农艺师,我院食用菌研究所相关技术人员,市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技术负责人,生产企业(合作社)、秸杆利用评审中介单位负责人等22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标准负责人黄建春研究员主持。

9715334864b749708433d77105e87b6b.Png

张津京副研究员对经过已公开征求意见修改的“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规程”进行宣读,参会人员针对该地方标准的每一项内容进行了谈论,大家畅所欲言,根据各区的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不同意见。黄建春研究员对大家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解释和归纳总结。讨论同意了“规程”的具体细节,同时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在水稻收割后就地收集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每亩水稻田实际栽培大球盖菇铺料面积300平方米,每平方米稻秸秆用量在35-40公斤;二是上海郊区稻秸杆栽培大球盖菇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至12月底;三是稻秸秆预湿方式可以因地制宜,栽培料温度在22℃~25℃为宜,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为宜;四是建议秸杆利用评审中介单位对大球盖菇菌种的核查,需根据菌丝是否分解秸秆作为判断标准。

e6d4f506adaa4a2cb65c7cf922ca38ab.Png

徐杰和何麒麟作了总结发言,对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标准制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大球盖菇生产是上海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该标准的启动有利于指导企业规范化生产,并作为秸秆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为上海市新一轮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做到实事求是,生产企业需明确秸秆产生多少、利用多少、利用方式有哪些;要做到公平公正,主张生产企业真实收集秸秆、认真利用秸秆,为市场及消费者提供有生命力的产品;要做到规范有序,评审中介单位应以该标准为红线进行各企业核查。

本次会议的召开,对“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规程”的送审稿修改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53eb6ca888ae4cb49ca91ede074e5657.Pn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