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动态>详细内容

畜牧兽医所水禽研究团队在雏鹅背毛颜色性别差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畜牧所 作者:刘毅 发布时间:2024-05-28 09:08:1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期,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禽种质创新与产业化新技术研发卓越团队通过组织学分析、生化分析、转录组学分析和q-PCR分析确定了与雏鹅背部颜色性别差异调控的相关关键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BMC Genomics(IF:4.4)上。

98e992b6c113401a83a78b0bed07d05b.Png

在1日龄的匈牙利白鹅雏鹅中,雌性和雄性的背毛颜色呈现明显差异。其中,雌性的背羽颜色较深,而雄性则较浅。这种背毛颜色的差异可以用于区分其性别。在家禽业中,根据外观特征来识别雌雄非常重要,对种用雏鹅的去留、商品鹅的分性别精细化饲养以及节省专门化的翻肛鉴别人员,快速无损伤自辨雌雄至关重要。该研究还为自别雌雄肉鹅品系培育打下了基础。

 d89976b1b41c441294219b3f10d42c30.png

图1 17天胚胎和1日龄雏鹅的背毛颜色。

图A、B分别代表雌性和雄性17天胚胎的背毛颜色;图C、D则表示雌性和雄性1日龄雏鹅的背毛颜色。

 

0dcd324e347649e79349eefbf53e8a25.png  f91b28cc6c8744cfbde367b823d8936e.Jpeg   fb55549b8e7f49019da37e5449c93d4d.png

图2 雏鹅背部皮肤转录组分析         图3 毛囊黑色素生成调控通路  图4 雏鹅背部皮肤中黑色素生成关键基因的表达

研究团队对背部皮肤进行了组织切片和生化分析,结果显示,与雄性相比,雌性在背部皮肤中呈现出更高的黑色素毛囊密度和黑色素浓度。转录组分析揭示了与黑色素生成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MC1R、TYR、TYRP1、DCT和MITF),这些基因在不同性别雏鹅背部皮肤中差异表达,从而影响羽毛毛囊中的黑色素合成,在调控黑色素合成和控制羽毛颜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研究由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禽育种室何大乾研究员团队完成,刘毅和李光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计划和宁波现代农业专项的资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