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水生生物研究团队在养殖和野生黄鳝肠道健康和肌肉品质差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水生生物团队发现养殖和野生黄鳝肠道健康和肌肉品质差异的潜在机制。该研究有助于后续营养调控黄鳝肠道健康和肌肉品质明确方向,并为黄鳝健康养殖技术提升提供依据。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3)和 Foods(IF:5.2)上。
随着黄鳝需求的不断增加,野生黄鳝资源早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消费量。集约化养殖虽然提高了黄鳝的单位产量,但也出现了养殖黄鳝肠道疾病频发以及肌肉品质下降等问题。
图1养殖和野生黄鳝背肌HE和天狼星红染色切片
图2养殖和野生黄鳝前肠HE染色切片
研究团队通过生化、组织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水平,综合分析养殖与野生黄鳝肠道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肠道屏障功能和微生物组成之间的关系;肌肉品质评价体系、组织学和转录组学指标之间的关联,进而发现了两者肠道健康和肌肉品质潜在机制。该研究目的主要是为后续营养调控黄鳝肠道健康和肌肉品质明确方向,并为黄鳝健康养殖技术提升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
图3养殖和野生黄鳝肌肉转录组学的特征
图4养殖和野生黄鳝后肠门和属水平肠道菌群组成
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杨航博士和袁泉博士为两篇研究论文的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周文宗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本项目得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6)的支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