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所科技人员赴贵州调研指导黄鳝产业发展
2022年8月24-27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我院生态所水生生物团队负责人周文宗研究员,携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生殖细胞研究专家、曙光计划入选者李名友教授一行,赴贵州调研稻渔综合种养、黄鳝工厂化养殖产业推进情况。
在剑河县南明镇绿色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创建暨农业农村部水稻“双+”综合种养试验示范项目现场,周文宗一行详细了解了项目相关进展,认真查看了稻-螺-鳝生长情况及稻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现状,并向陪同调研领导及现场负责人询问了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及相关农产品在当地的销售市场与价位等信息。该示范项目是农业农村部对口帮扶示范点和贵州省李炳军省长的联系点,核心种植水稻656亩,辐射带动周边3600亩,亩产达600公斤以上;其中,开展稻-鳝-螺综合种养40亩,亩产黄鳝35公斤、田螺150公斤以上。
在南明镇黄鳝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推进现场,周文宗检查了黄鳝循环水养殖设施建设及养殖环境(光、温、气等)设置参数、配套的动物蛋白饵料(黄粉虫)养殖等情况。周文宗强调,黄鳝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产业前期投入高,要做好养殖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技术卡点,体现科技价值,形成示范效应。双方就后续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及产业链延伸等达成一致共识。
随后,调研组参加了剑河县人民政府组织的专题座谈会。剑河县委副书记、县长杨胜朝主持座谈会,县委副书记吴小勇、县委办公室、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南明镇、革新镇相关领导、贵州山至金公司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杨胜朝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剑河将继续加大产业科研投入力度,抓好各项政策帮扶契机,用好优质生态资源,打造“剑河品牌”绿色产品。希望上海农科院能与剑河建立长效联动沟通机制,帮助剑河完善产业链,更好地为剑河高质量发展把脉护航。
调研组对剑河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表示肯定。周文宗从“做什么?”和“怎么做?”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可控式‘稻+’综合种养模式”的内涵和实践。他指出,要根据当地环境优势做出特色,转变思维从“向水稻要效益”转为“向稻田要效益”,从“一年忙一季”变为“一年忙四季”;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解决种源问题、良种良法配套,二是产业融合与延伸、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三是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调研组表示,剑河拥有得天独厚的多样性水资源环境,生态渔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希望剑河县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向、新路径,进一步完善产业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剑河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惠及更多群众。上海农科院也将发挥自身优势,为剑河产业发展持续助力。
在剑河县调研结束后,周文宗一行前往三穗和贵定两县对当地的黄鳝工厂化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进行了对接与技术指导。由周文宗技术指导的贵州颖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三穗县利用蔬菜大棚改建的黄鳝工厂化养殖项目,首期2000平米钢架构已完工,目前进展顺利,二期将继续改建5个大棚,总计约7000平米。调研组对设施排水、底层铺土等环节提出了改善意见,并对后续养殖技术人员的培训事宜等商定了初步安排。
在三穗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专题座谈会上,周文宗分享了深耕黄鳝产业33年来的实践经验,并展示了团队在种源创新、种苗繁育技术以及产品深加工方面的优势。县委书记刘明波对专家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希望专家组继续发挥国家平台、产业体系及上海农科院的优势,为三穗农业产业现代化出谋划策。鉴于周文宗在黄鳝产业的突出表现,特聘请其为三穗县农业科技产业发展顾问,并举办了聘书颁发仪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