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学家谭琦研究员一行赴云南对接专家工作站和体系工作
4月11日至12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谭琦研究员,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香菇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宋春艳研究员,食用菌研究所育种室副主任王瑞娟副研究员一行,赴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简称生物所)开展工作交流。
谭琦一行抵达云南省级“谭琦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石林立信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联合建站单位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桂明英研究员、石林县科技局孔德卿局长及相关同志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珍稀野生食用菌育苗基地和人工促繁基地的情况。目前,该基地已构建起菌根化用苗基地及配套促繁技术的国际化模式,拥有育苗基地30亩、可控条件育苗中心1个,并建立了野外野生菌在线检测系统,为云南高原特色干巴菌、牛肝菌等共生食用菌种质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次日,谭琦一行在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丁铭书记、副所长李树红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南方资源岗位专家赵永昌研究员陪同下,来到武定县老木坝村绿圆菇业有限公司香菇种植基地。实地走进香菇大棚,对养菌栽培技术要点给予现场指导。座谈会上,绿圆菇业董事长袁绍保对沪滇两院长期以来的技术支持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在海拔2200米的高山地区进一步提升香菇种植技术水平的愿望。插甸镇杜彬彬书记介绍了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对优质农产品形成的有力支撑,特别强调香菇产业在乡村振兴和连农带农方面的示范效应,符合政策导向。对此,宋春艳研究员提出,香菇产业需科学整合政策、经营、技术等多要素,通过食用菌多品种搭配及香菇长短菌龄品种的合理配置,实现周年生产供应市场。谭琦指出,实践证明香菇产业采用“设施化制棒生态化出菇”的模式能有效分配资源,建议老木坝村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市场优势,建设集中菌棒中心,辐射周边农户,通过技术辅导与销售联动,切实增加农户收入,充分发挥国家级示范县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所,谭琦一行参观了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云南)。赵永昌汇报了岗位最新工作进展,柴红梅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云南高原特色野生香菇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工作。谭琦强调,依托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的优势孕育出丰富的食用菌野生资源,岗位工作成效显著。她指出,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与评价对后续资源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沪滇两地食用菌团队应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探云南食用菌资源宝库。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协作处副处长白冰陪同调研。
此次对接调研活动,不仅深化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与云南省级“谭琦专家工作站”的协作关系,也为两院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创新、资源利用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更明确的工作方向,充分展现了科技力量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石林小沙邑野生食用菌促繁基地现场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参观座谈
武定县老木坝香菇种植基地实地指导
武定县老木坝香菇种植大棚养菌关键技术现场指导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