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捍卫舌尖上安全的团队

来源:东方城乡报 杨清悦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2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农产品安全检测事关国计民生发展。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农产品安全工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下简称质标所)色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室(下简称色质谱室)作为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权威检测机构,成立以来始终本着“创新检测卫安全服务消费戍健康”的宗旨,为上海乃至全国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守护市民舌尖安全
“简单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污染物是否超标,从而为市民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如果超标了,我们可以给政府部门提供应对措施,如果没有超标,我们也可以给食品的风险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建议。”非专业人士听到“色质谱”这个名词恐怕一头雾水,为此,号长、市农科院质标所副所长韩铮简单地解释了这份工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上海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近2500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其食品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色质谱室团队围绕农产品监管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向农业部、市农委、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等政府部门和各大超市市场提供了大量检测服务和预警报告,仅2015年至2016年间,就分析样品15000多批次。同时还承担过世博会、游泳世锦赛等各项重要活动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这些年,为了检测样品采集,了解农产品基地的实际情况,色质谱室团队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跑遍了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至四川,均留下了他们兢兢业业的身影。
创新与服务双管齐下
“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令我印象深刻,实际上在曝出乳制品含有三聚氰胺之前,我们研究室就已经对‘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有了深入研究。”色质谱室主任饶钦雄说道。原来,三聚氰胺被添加在动物饲料中,可以增加饲料的蛋白质检测含量。为此,质标所色质谱室团队曾一直关注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并建立了色质谱检测方法与标准。
“基于我们之前对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储备,在曝出乳制品含有三聚氰胺后,我们科室第一时间连夜采样,检测了上海市场上几乎所有能够购买到的乳制品甚至是鸡蛋和水产等,只用了3、4天时间就将市场上的乳制品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排摸出来,在得到检测结果后,我们第一时间向政府部门反应,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质标所副所长白冰说,同时他也是2011-2012年度色质谱室获上海市“青年文明号”的号长。“幸好我们对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早有研究,才能反应这么快,但要是能更早发现就好了,真是想不到化学原料竟被投入乳制品中。”虽然色质谱室提前做了技术储备,但团队成员们对乳制品含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仍然感到无奈与惋惜。
为了更好地做好农产品安全风险预警,上海市农科院质标所一直致力于科研创新和检测服务两条腿走路。我国农产品保障体系起步晚,许多领域研究尚待突破。色质谱室的青年科技人员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克服困难,积极创新,在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致病微生物的科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技术水平得到了代表世界水平的英国fapas能力验证机构的认可。近2年来,承担省部级课题30项,发表论文70篇,编写专著9篇,申请专利1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6项,尤其在真菌毒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产品,最常见黄曲霉b1毒性是砒霜的68倍,然而研究所需的标准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每毫克价格高达数千元。”为了打破我国产毒真菌标准物质多数依赖进口、无关键标品储备等不利局面,质标所的真菌毒素标准物质制备团队在科研方面攻坚克难,目前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项,发表论文14篇,研发出4种标准品,产业化后预计产值达数亿人民币。
传播健康知识    科普惠及百姓
除了科研与检测服务,色质谱室团队依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平台等学术平台,在市农委、农科院团委的支持和协调下,多方面开展了服务志愿者活动,让更多市民、农民了解农产品安全常识。同时,色质谱室团队还走进电视台等媒体和社区、街道、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并参与录制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专题节目《中国美食——松露》,客观评价“餐桌上的钻石”——松露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参与了上海市新闻频道《名医话养生》、上海广播电台《上海摩天轮生活实验室》等多个节目,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为什么西瓜冰镇后变甜”、“吃木耳会中毒吗?”、“杨梅食用小贴士”这些市民关心的话题,为市民们正确食用提供了建议与方法。
此外,色质谱室团队还不断强化合作交流。对外,通过国际合作提升青年科技人员能力水平。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国际抗生素耐药菌研讨会、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研讨会和国际农产品风险识别与筛查技术交流会等大型国际会议,邀请了包括荷兰食品安全研究所、比利时根特大学、新西兰环境科学研究院等10多个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来访,并有3名人员被选拨到国外进修学习。对内,发挥团队科研示范带动作用,为相关单位、企业培训检测技术人员。先后培训了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地区、安徽省合肥市,甘肃省,黑龙江伊春等检测部门的技术骨干80多人,为上海乃至全国地区饲料企业培训质检人员300余人。饶钦雄就曾远赴西藏日喀则开展培训,让这座雪域高原的实验室进一步焕发了活力。
 “色质谱室此次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是质标所乃至市农科院的集体荣誉,离不开市委农办团工委、院团委、质标所党政班子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作为上海市农科院的青年研究人员,我们非常希望将自己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一些实事。”可以说,从先后两次获评上海市“青年文明号”再到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色质谱室团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农科精神:“崇尚时代新风、引领科技潮流、打造都市特色、争创一流业绩”的传承与体现。守护农产品质量的道路没有尽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上海市农科院质标所的青年才俊们仍将本着服务健康中国的信念,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