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成果转让金额:1400余万元
7月5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路演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会议在市农科院华漕院区举行。活动现场,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建融与上海市委农办主任孙雷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揭牌,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介绍了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设想。12项来自市农科院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成功签订转化转让协议,金额达1400余万元。6位科研专家带着各自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上台路演“找婆家”,100多位合作社负责人、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主、风险投资人在台下对感兴趣的项目举牌响应。
吴建融在大会作现场报告。他强调,当前上海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要求和标准更高,破解“三农”难题,厚植“三农”优势,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一批科研成果的成功转让顺应了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也呼应了国家鼓励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精神,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他希望全市各涉农单位要切实强化协同意识,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同打造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上海加快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创新驱动力。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上海正按照中央要求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市委市政府明确科创中心建设必须要紧紧抓住成果转化、体制创新和人才发展环境三个最关键的问题。其中,成果转化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软肋。成果转化不了,就无法实现应用,就难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如何提高科研成果从“纸”变成“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让更多农科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产量和效益?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成果转化真正富起来?针对这些问题,这次揭牌成立的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接下来将展开一系列创新突破。
蔡友铭表示,到“十三五”末,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团队,获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品。同时,构建都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建大生态与大健康等新学科领域,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链接】
国内首创农创路演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此次在活动现场举办的市农科院科技成果路演是今年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的第四场。“这是在农业科创成果转化上的一种新尝试。”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是以上海市农科院联合浙江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作为技术供给,以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投资机构、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创客为需求导向,以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为平台服务的农业技术转化新模式。目的在于紧密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重在解决传统农业技术推广被动式、单向式等问题,积极融入资本、金融、创业、技术、政策、服务等市场要素,激活农业技术的力量,推动长三角农业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去年12月30日,在上海临港·枫泾科创小镇开启了国内首创的农创项目路演。主办方认为,农创项目路演在内涵上,变传统农业科技单向式灌输为互动式创业;在元素上,农创项目路演导入农业技术、资金资本和农业创业者,共同参与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加速了农业技术走向实体应用的过程。
据了解,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由上海市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全景网、上海临港·枫泾科创小镇共同创立。当前,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已经形成“3+1+1+1”农创路演模式,“3”即江浙沪三地农科院技术支撑,“1”即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运营平台,“1”即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服务平台,“1”即全景网线上传播平台。在历次的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活动中,路演的支持单位不断增加,参与路演的群体和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巡回路演、专项路演、双向路演新模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