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涂尾龙:为科研 蹲守猪场6余年

来源:东方城乡报 杨清悦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1983年出生的涂尾龙硕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饲料与营养科学专业。2009年7月,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他被派往位于崇明县港沿镇的上海警备区富民农副业基地猪场进行蹲点工作。“我来这里不是来混日子的,我来这里是做科研的。”这一直是涂尾龙在工作上对自己的要求。从给猪打耳号、打疫苗,公猪调教、人工采精、母猪查情配种等基本工作做起,到如今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涂尾龙六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
  
    文/摄 记者 杨清悦
 
  位于崇明岛的上海警备区富民农副业基地,占地6000多亩,这里有一个堪称一流的万头生态养猪场。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80后小伙涂尾龙已经在这里蹲点工作了六个年头,负责皮特兰无应激分子选育工作和申农i号猪育种等工作。据介绍,上海市农科院与富民农副业基地的合作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目前,双方合作主要集中在畜牧领域,合作的形式主要表现在科技人员田头技术指导、专家来场部对生产人员科技培训等。
  早晨7点15分,涂尾龙已经开始其忙碌的一天。在猪场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每个猪棚内有没有母猪生产,并将生产的母猪数据一一记录下来。紧接着是给刚出生的小猪打疫苗、打耳号等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小猪在接受疫苗时会声嘶力竭地嚎叫,同时不断地试图挣脱工作人员的双手,但涂尾龙在做这些事时手脚干脆利落,丝毫不带“怜悯”之心。“别看他们现在叫得惨,我们做这些也都是为了这些幼崽好!”涂尾龙笑着说道,他告诉记者,硕士在读期间他就已经在南京的浦口猪场实习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于养猪场的相关工作非常熟悉,即便是6年前刚被派到富民猪场时也没有任何不适应。
  在猪猪场蹲点的头几年,最让涂尾龙头疼的是市区与崇明的距离,虽然富民猪场提供宿舍,但涂尾龙在市区仍然有一部分实验室工作需要完成,这样就不得不两头跑。“那个时候还没有申崇线,来崇明我只能选择坐船。”对此涂尾龙并无怨言。“刚到猪场的时候,老前辈方定海老师令我印象深刻。方老师那会年纪应该70左右了,每周坚持来猪场,那时候长江大桥还没建,方老师地铁转公交,然后再轮船转公交,一大早赶到猪场,一刻也不歇息,进猪场查试验猪只情况,核对生产记录资料。和他比,我当时20多岁的小伙怎么敢喊苦喊累。”涂尾龙告诉记者,猪场工作,大部分是一些简单却繁杂的事情,刚来猪场,只能从打耳号、打疫苗这些简单的小事入手。“天天想干大事,事实上就会变成大事做不来,小事做不好,从而失去了许多的机会。”涂尾龙说道。
  采访过程中,涂尾龙非常感谢富民猪场能够为农业科研提供基地,在猪场工作期间,他结合生产实际,先后从发酵床养殖技术、猪场废弃物处理技术、发酵豆粕无抗养殖技术等等方面生产上进行技术指导,项目上查找资料,努力积极帮猪场申请获得了崇明县科委、县农委、军区部队等项目。常言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才会有成果。在猪场的这几年来,涂尾龙也有自己的小小收获。《无应激皮特兰猪新品系分子选育与杂交利用》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猪场废弃物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获得了部队农副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等等。这些收获鼓励着他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我每次回家,我老婆都吐槽我满身猪味。”涂尾龙在2011年有了自己的家庭,说起爱人对自己事业的支持,他很是感动。“我要是在崇明呆的时间久了,回家后就多做一些家务补偿家里面。虽然经常不着家,但家人对我的工作还是非常关心支持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