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柑橘产业亟待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
针对上海柑橘产业持续几年走下坡路的现状,日前,由上海市果业产业技术体系、崇明县农业委员会、崇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5上海柑橘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研讨会在崇明长兴岛召开。会议邀请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中国柑橘学会、上海农科院林果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多位农业专家发言讨论,为上海柑橘产业的科技创新与转型出谋划策。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出席研讨会。
相比葡萄、水蜜桃等水果,在不少果农的“一本账”中,种柑橘难挣钱,甚至不挣钱。而市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也确实证实了这样的情况。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柑橘平均亩产2194公斤,平均成本为0.98元/公斤,但当年全市柑橘平均单价仅为1.18元/公斤,平均产值2591元/亩,每亩毛利润仅431元。到了2014年,全市柑橘丰产,亩产接近4500公斤,总量为25.6万吨,但总产值仅为2.6亿元,平均单价仅为1元/公斤。由此可见,柑橘生产利润一直在成本线上徘徊,大大影响了全市果农的种植积极性。
研讨会上,上海市农科院林果所副所长张学英提了四点关于上海柑橘产业的思考,分别是稳定面积、适度规模;优化结构、丰富品种;创新技术、提升品质;转变生产与经营模式。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上海地区柑橘种植由于受土壤、气候、水位等条件限制,长期以来柑橘品种引进地区相对固定,柑橘主栽品种和种植模式比较单一,很多市场较好的品种嫁接成功率不高,导致上海地产柑橘的品质一直上不去。为了改变上海柑橘单一品种模式,目前,部分柑橘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大棚种植和限根避雨种植,同时研究其他新的品种,期望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改变上海柑橘产业的现状。
上海橘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长兴岛拥有8000亩柑橘种植地,董事长黄桂利表示,目前该公司正全力打造其高端柑橘文化品牌——“前小桔”,同时在上海市农科院、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尝试改变上海柑橘的种植模式,优化柑橘品种。未来,该公司还有意将柑橘园建设成一个集“产、学、研、游、创、教”六位一体的柑橘技术创意旅游示范区,在实现自身柑橘产业成功转型的同时为上海柑橘产业的科技创新与转型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