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土地餐桌“去农药化”
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副主任唐雪明教授3年来作了30多场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讲座。尽管,听众们五花八门的问题时常将他问得手心冒汗,他仍乐此不疲。如今,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目前市民心中有关转基因的疑问,他基本都能解答。
转基因检测灵敏度达0.1%
如果把油盐酱醋统统倒在一起,让你凭味道猜猜这杯新调制的“鸡尾酒”究竟由什么组成,估计会难倒许多人。然而对于利用基因尺度区别生物的实验室来说,这可是得心应手。
唐雪明所在的实验室经常会被要求检测各种各样的“混合物”——有些是单一转基因产品,有些混合了几种转基因成分,有些则属于非转基因。通过提取被测样品的基因组,经一系列基因序列参数的检测,再与非转基因参数比较,就能精准地给被测物成分定性、定量。就目前技术而言,只要转基因成分占到被测物整体成分的0.1%,就能被检测出来。
唐雪明说,这项技术不仅能够为我国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服务,也能满足进出口贸易的需要。根据欧盟标准,转基因成分占整体的0.9%才被称为“转基因产品”,日本的标准更宽,为5%。
手揽“金刚钻”的转基因检测实验室,在市农委的支持下,还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转基因药用植物、转基因花卉的环境安全评价,首次完成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实验室目前已是国际上多家实验室的参比实验室。
从末端检测到田间初筛
唐雪明同时兼任上海市农科院生物安全评价与检测研究室主任。一直关注着中国人“吃的健康”的他,5年前回国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弥补我国在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鉴定一批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实验室常用的色谱检测完全可以胜任,但要拿出一份精确的检验报告,往往要等上几天时间。有没有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在田间地头,用几分钟时间就能检测出结果?唐雪明说,有,只是现有的快速检测技术准确性不高。
比如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速测卡中的酶对农药不够敏感。要解决这一问题,要么找一种反应灵敏的酶,要么想办法让酶反应灵敏。唐雪明选择了双管齐下。
他带领课题组从苍蝇的大脑中提取出一种名为“乙酰胆碱酶”的物质,用来作为与农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检测效应物。可团队一开始就遇到了问题,原本反应灵敏的乙酰胆碱酶对农药并不感冒,唐雪明笑称:“中国苍蝇不怕农药。”
好在唐雪明早有对策。他给乙酰胆碱酶动起了“手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和电荷,让它与农药反应时靠得更近,契合得更稳定,从而提高速测卡的灵敏度。“手术”后,乙酰胆碱酶能与占农药70%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灵敏反应。这项技术获得多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在市科委的支持下,唐雪明花了2年时间拿出了这种新型农药速测卡,它能在3分钟内检测出田间菜叶有无农药残留。基于它快速、高效和廉价的特点,现正被大力推广用于农作物的初筛。
挽救被农药侵蚀的土地
唐雪明回国后的第二个梦想,是希望发明一种技术,让被农药侵蚀的土地重获生机。
这一次,唐雪明同样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他告诉记者,以前也有人想到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但是所用微生物和酶的安全性较难评估,甚至可能造成土地的二次污染。唐雪明团队从食用菌中提取了一种安全无害的酶,配合分子进化技术,让酶“消毒”能力大大提高。
唐雪明总说自己是理想主义者。现在,他正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为中国土地和餐桌的“去农药化”日夜奋斗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