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网友讨教蔬菜真经 专家:买当令蔬菜用流动水洗菜

来源:东方网 高 艳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菜篮子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有感于时下一些蔬菜“售卖难”的新闻,网友们纷纷在论坛发帖讨论,对于黄瓜、番茄、南瓜、鸡毛菜、四季豆等菜摊上的“主力菜”逐一点评,除了口味和吃法以外,也希望多学习一些蔬菜的种植、挑选和处理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对此,专家建议,大众可把握“不时不吃”的原则,对于外形、颜色怪异的蔬菜不妨“一慢二看”,而新鲜蔬菜买回家后也不能直接浸泡,而要先用流水认真冲洗。
  [网帖热议]
  番茄长尖头,黄瓜常顶花
  随着气温的上升,菜场的蔬菜品种日益丰富。这两天,受到蔬菜“售卖难”密集新闻报道的影响,论坛里的“聊菜帖”人气都很旺。
  有人提议,最近要多买卷心菜、花菜,为菜农尽一份力量。这一提议得到不少响应。还有不少网友在帖子里讨论如何把卷心菜等做得更好吃,并延伸到了其他家常蔬菜的吃法和挑选方法。话闸一开,就有人提到了挑选蔬菜中的一些疑问。
  “现在菜场能买到没花的黄瓜吗???我转遍整个菜场,黄瓜个个都有花。”“韭菜看到‘胖’的就不能吃。”“番茄顶上带个尖头的,是不是不要买?”“买鸡毛菜不要买上面啥洞都没有的”……网友们的“蔬菜经”各式各样,其中不乏内容相左的观点。记者发现,不少人有恐“药”情绪,认为蔬菜只要打了农药,就不能吃了。对此,许多人都不淡定了,表示急盼专家来解读“蔬菜这点事”。
  [专家支招]
  无需谈色变,提倡科学洗菜
  陈龙英原来是上海农科院园艺所的研究员,退休后在奉贤区蔬菜研究中心做指导,一直跟蔬菜打交道。昨天,她告诉记者,她常常深入社区讲解蔬菜的科学食用常识,发现很受欢迎。对于网上存在的恐“药”情绪,她表示理解,但她解释说,如果蔬菜种植方或菜农严格遵守农药使用三原则,种出来的菜即可以放心食用。
  “三原则”为:第一,只使用国家推荐的农药;第二,按照规定的正常浓度喷洒;第三,保证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所谓安全间隔期,是指喷洒农药与蔬菜出棚之间的时间是符合规定的。”以鸡毛菜为例,陈龙英说在高温季节,出苗至出棚只需15天,通常出苗后的第三天,菜农会打一次预防虫害的药水,如果周边杂草多,在第10天左右还会再补一些农药。第二次打药与出棚之间有5天时间,这就是一个安全间隔期。
  “古人说,不时不吃。也就是建议吃时令蔬菜,又好吃又健康。”她还解释,个子特别大、花蒂部膨大出来的黄瓜,有可能在栽培时使用了生长素,不是自然成熟的,所以才会顶上的黄花总也不掉。而长了尖的番茄,则有两种可能,一是桃形的品种,而更大的可能是在早春低温时为了提高结果率,使用了生长素。“我不提倡吃形状长得不一般、颜色也特别反常的蔬菜。当然有可能是新品种,但一般的民众缺乏专业知识,碰到这种菜,要慢点出手,研究明白了再买。”
  蔬菜买回家,许多人喜欢接一盆水,把菜浸泡上一二十分钟,认为这样洗出的菜最干净。但陈龙英却指出,如此“泡菜”法,不但让蔬菜的吃口不再鲜嫩,也不够卫生。“最好用流动的水冲洗几分钟,再把菜泡上三五分钟,就可以了。”
  有网友在线贴出“一年四季的时令蔬菜表”,号召大家要按“表”吃菜,譬如春季只吃“辣椒、青椒、彩椒、洋葱、花椰菜、甜豆、豌豆、芹菜、莴苣、荠菜、油菜、菠菜、香椿、春笋、马兰头、瓠(hù)瓜、韭菜”等。陈龙英认为,本地生产的时令蔬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近年来随着大流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当季蔬菜纷纷进入上海人的菜蓝子,因此不能机械地一刀切。“如果市民遇到问题,可拨打12316上海农科热线免费电话。”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