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大麦“娘胎”里可选
“每亩穗数54.55万,每株结穗22.78粒,每粒重43克。”这些天,上海崇明跃进农场的“花11”大麦成熟了,来自扬州大学农学院的彭永欣教授正给这批大麦预测产量,经过抽取20个区域的穗株平均加权,这一季“花11”大麦的亩产量达534.33公斤。这个数字在大麦产量上绝对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为了“花11”的丰产,上海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剑华付出了不少心血。“花11”是首次运用大麦小孢子育种技术培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凭借此项技术,上海大麦种植“挤”进了全国大麦产业技术体系。
通过一根头发丝可以复制出一个人,人的受精卵中包含着人体全部性状,植物也有这样的受精卵,就是小孢子。因为“隐性”基因的存在,按照以往的作物育种方法,需要一代代筛选“孩子”,将美的留下,丑的舍弃,许多年后才会形成比较“纯”的“美丽”性状表达。而黄剑华通过在细胞层面上将小孢子的染色体加倍,就能“一步到位”形成“纯”的性状表达。
新技术直接在“娘胎”里给细胞“动手术”,不需要等“孩子”长大。利用此项育种技术,只要种一代,就能获得性状稳定遗传的优良植株,4年即可选育出优良纯合新品种。而过去通常需要花费10年甚至更多时间。
2008年,崇明跃进农场引种“花11”5.23万亩,以良种种植方式带动种植7.8万亩,仅仅更换了种子,产量就增加一至二成,累积增加经济收益390.6万元。同时,“花11”还向江苏、安徽等地推广。自从种植“花11”得益以来,中国啤酒大麦主要产地江苏盐城的农民主动到上海农科院来“要种子”,据悉,江苏盐城目前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中1/3是“花11”,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