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科技大餐”送农家

来源:上海科技报 张秀华 作者: 发布时间:2006-12-3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12月23日,崇明岛上的江雾还未散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农科院以及上海水产大学联合举行的大型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就在岛上拉开帷幕。四方农民、种养殖户代表、龙头企业代表1000多人,在晨曦微露中,在迎接朝阳中,聚集到崇明南门,分享着这道“科技圣诞大宴”。
  三省一市农科院和水产大学的100多位专家带来了700多项科技成果组成四个小分队:科学养蟹小分队、花椰菜科技小分队、特色水果科技小分队、设施蔬菜科技小分队分赴崇明四个村,开展生产现场技术服务;在庙镇、新河镇开展的是科普集市,向农民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在崇明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上,多路专家则对推进崇明现代生态农业提出了真知灼见。
  长三角农业面积占全国农业面积不到1.5%,但却占到全国农业总值14.1%。连年来,上海市农委开展了农业科技年活动,一大批的科研成果落户市郊和长三角地区,如: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珍稀食用菌、优质水果、名特优蔬菜、猪场标准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农产品的检测技术等。自2001年起,沪、苏、浙二省一市农科院共同成立的浙沪苏农科院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每年定期联合举行大型的科技下乡活动。服务团转战长三角地区,至今已举办81次科技下乡活动,分发农业科技资料100万份以上,培训各类人员20万人次以上,实现了成果跨地区共享,技术区域性互补,有力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农业的发展。今年的科技服务团又增加了安徽省农科院和上海水产大学。
  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集中自身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力量,在长三角地区100多个县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建立技术示范基地。每年委派数十批科技人员分赴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高了上海农业的综合竞争力,转变了功能形态,提高了比较效益,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生产型向生态型、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了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兴农已成为提高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黄金之路。
  这次的联合下乡,三省一市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携带了746项成果180多个宣传展版,100多名专家来现场接受咨询、开展成果展示和技术使用项目洽谈,发放技术资料4万多份,举行了水果、蔬菜花卉、水产等7个专题讲座。联合服务团还与奉贤区、金山区、金山区金卫镇、松江区五厍镇签订20个农业技术经济合作项目,以共同打造长三角的农业科技经济圈,推进长三角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