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市农业科学院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3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多年来,市农业科学院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与郊区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对接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结合科技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入户、科技特派、科技推介、技术培训为手段,提升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服务三农工作,受到农民欢迎。
 
     最早研究和栽培食用菌
     上海凌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祖德日前又一次喜滋滋地捧回了“科技入户优秀示范户”的铭牌,这已是10年前挂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高桥食用菌试验基地以来的连续第三次了。他高兴地对记者表示:“只要坚持地搞农业,同样能做出名堂来!”
据食用菌研究所凌霞芬研究员介绍,自1983年与凌江合作社从做双孢蘑菇的培养料二次发酵、病虫害防治和菌种的品比试验开始,先后实施了《稻麦秸秆的转化研究和利用》等获奖新技术,产量明显提高,他的食用菌卖得特别红火,仅2008年就产双孢蘑菇5760公斤,均由农业部认这为无公害产品。如今一年365天,天天有鲜草菇供应。双孢蘑菇的产量稳定在13.5公斤/平方米以上,在上海独此一家。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就开始栽培双孢蘑菇。1960年上海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在老所长陈梅鹏的带领下,用江南的稻草、猪粪替代欧美麦秸、马粪做双孢蘑菇培养料,使双孢蘑菇的生产真正落户到上海。改革开放后,上海不仅研制出划时代的“木悄取代椴木”技术,而且一改传统的香菇孢子育种为原生质体单核化育种新技术,前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据统计,上海食用菌年产量已达8.5万吨,总产值7.68亿元。上海成果已推广到全国各地,为中国食用菌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国食用菌的年产量从1978年的6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1827万吨,增长了300倍。
 
     科技进村入户深受欢迎
近年来,该院整合了科技力量,建立了以区域联络为主的科技服务队伍。在农产品产前开展新品种推介产中开展高效安全生产培训,同时服务农产品的产后市场对接。通过农产品质量评比等科技活动,引导农民和示范户生产优质农产品,营造农民科学种养理念。科技人员以农业科技四季服务行动为抓手,深入乡镇、企业、农户家中传授新技术,试行“指导员/特派员+基地+企业+农户”的服务模式,建立大、小、不等的试验基地、示范点,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领农民赚!促使农民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惠,培养起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技术骨干,增强了农民领先科技致富的能力。
目前,该院已建立金山果树综合试验站、奉贤黄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浦东新区西甜瓜示范基地、崇明生态农业集成示范基地等11个综合性科技示范基地,总计有近百名科技人员在基层服务。仅在崇明,就有果树、白山羊、水稻、生猪养殖、蔬菜、经济作物等领域总计53位科技人员或专家参与,被农民称作是“伲格财神”,受到热烈欢迎。
 
     提供农业发展科技支撑
     多年来,市农业坚持走科技助农业、兴农之路,围绕设施粮田、设施菜地、标准化养殖场等主导农业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科技需求,为郊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设施园艺所在松江五厍、浦东孙桥、奉贤星辉、崇明健绿等规模化设施蔬菜基地开展了设施园艺新品种推介和展示示范;作物林果所围绕设施粮田、特色产业开展水稻、油菜、玉米、果树等新品种新技术推介。在水稻丰产方创建中,2008年布局丰产方4个,平均单产711.3公斤。其中在嘉定外冈镇种植的花优14亩产达到808.9公斤、申优繁15亩产达到807.2公斤、06-7亩产达803.9公斤,并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的现场割产验收。还有双低核不育油菜杂交品种沪油杂1号、向农03和核杂7号建立高产示范方7个,其中奉贤的105亩高产示范平均亩产195.2公斤,比大面积双低油菜增11.7%。在松江五厍、南汇等地的甜瓜新品种,平均亩产量达到2360公斤左右,单季亩产值在1.1万元以上。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