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长在中国馆里的“超级稻”

来源:农民日报:徐盘钢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1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凡是参观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49米层希望大地展区的观众,都对正在抽穗显得郁郁葱葱、根繁叶茂的水稻啧啧称奇。眼下还是5月,上海地区的水稻还不到插秧时候,参观者无不为现在的农业科技成就而折服。
  中国馆里的稻作文化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稻作文化有7000年历史,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先人水稻种植的遗迹。中国国家馆应该对这一中国农耕文化特色有所反映。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确定在中国馆的49米层,使用水稻作为展示元素,并命名该区域为希望大地
  经世博事务局与上海市农委协调决定,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项目希望大地活体水稻展项工程任务下达给上海农科院,国家科技部专门设立了一项题为上海世博园国家馆希望的大地水稻养成与展示工艺研究,项目由上海农科院主持,并组织中国水稻界科技人员进行共同攻关。
  上海成立了由市农委主任孙雷、农科院院长吴爱忠负责的工程领导和实施小组以及由科研和工程人员组织的工程组。在各级部门领导的组织下,工程组于2009年年中开始了工作。
  室内种水稻要过五关
  据负责该项工程实施的上海市农科院研究员宋祥甫介绍,将水稻在其生境条件极为不利的室内展示并呈现勃勃生机态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题较多,要过五关
  这五关包括:1.展示水稻在温、光、湿度等极端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能维持勃勃生机的周期;2.较大规模的反季节培育所需的设施条件与养成技术;3.确保不发生机械损伤的搬运保障措施;4.能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模块化栽培用器皿设计与养成技术;5.布展现场快速置换的平台和作业机械选择等。
  反季节培育并要求其生物量接近自然条件下的水稻,以及水稻在室内展示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如在人工气候室培育水稻,其生物量一般仅约为自然条件下培育的60%,每期水稻的室内可展示时间一般仅为1周。
  与其他植物一样,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只有在适宜的生境条件下才能够健壮生长并顺利完成整个生育周期。唯一的方法就是采用置换方式,即首先将水稻在世博园外进行模块化培育,至所需展示阶段以后再将水稻移至展馆内。
  上海世博会的开馆时间是51日,如果在开馆时展示水稻的抽穗状态,这与上海地区的正常水稻生产时期相比,整整提前了约4个月,也就是如果要实现水稻在开馆时如期展示,则必须进行设施内的反季节培育;并且将水稻展品从培育地移至展示场地时,极易在运输途中发生机械损伤,从而影响其展示效果和周期。
  再现稻菽千重浪的美景
  课题组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家馆的特定环境条件,形成一套从馆外水稻展品的养成和全流程安全运输,到馆内的快速置换与管护等全部内容的水稻室内展示工艺,每期水稻的展示周期至少达到7天,力争10天,为水稻在上海世博园中国国家馆内的展示提供技术支撑和实施方案,专家们终于形成了一套可达到上述目标的从水稻展品的养成(培育)、运输、馆内布展与管护,到馆内的快速置换等全部内容的水稻室内展示工艺和实施方案。
  据了解,展示的水稻中超级稻品种系列占到总数的80%以上,如博优256”旱优3等品种主要来源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
  在56日举办的活体水稻展示工程中期汇报会上,水稻专家、中科院林鸿宣院士对工程突破了世界性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表示了肯定。到目前为止,已培育出了16期的水稻展品,其中用于近期展示的水稻生长势和生物量均达到了目标要求,理论产量能达到相当于亩产600公斤的超级水稻量级,并已完成了调试和预展,作为第一期正式展已于428日进馆,生长状况正常,从展示的效果来看,达到了上海世博局提出的展示效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