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复兴“橘子红了”的美好乡愁
“上世纪70-80年代,上海是全国柑橘栽培的先进典型,全国学习的样板,近十年面积少了十万亩,价格还是一元一斤,如果不依靠科技提质增效,当年橘子红了的美好景色将一去不复返,柑橘产业带来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都会失去,这对上海对崇明都是遗憾”谈到上海柑橘产业复兴,上海农科院林果所所长、上海市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叶正文显得有些着急。
着急的不只是叶正文,上海市农委相关领导也急,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世界生态岛的崇明区农委更急,毕竟,上海绝大多数的柑橘就分布在崇明三岛,果农卖不起价,自然会砍树,这势必降低崇明森林覆盖率、果农收入,也会影响到“橘子红了”的乡村休闲格局。
“在上海市农委主导下,上海市果业产业技术体系汇聚沪上果树专家开始探寻柑橘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并下达任务共同攻关,四年了,上海的柑橘更甜了,更好看了。”站在前小桔创意农场柑橘产业示范基地内,叶正文信心满满。
前小桔创意农场是上海唯一一个以柑橘为特色的农场,围绕助力崇明国际生态岛建设发展及上海柑橘产业转型和品牌创新,由此形成该农场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即柑橘创新、自然乐学、田园休闲。
农场负责人黄桂利告诉记者,别人家的柑橘一元一斤还卖不出去,我这里的柑橘八元一斤不够卖。
黄桂利和他的农场因为“崇明柑橘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而获利颇丰,这些技术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能否普及推广?毕竟,上海的立地气候条件不具备优势,而其它省市也不缺良好的栽培技术。
“我们立足上海立地条件与柑橘生长需求,有的放矢,集成根域限制、季节性简易覆盖、水肥一体化、透湿性反光膜底部覆盖及直立主干型整枝等技术,有效规避高地下水位、增加温度积累、精准水肥调控、补偿光质量,实现成熟期柑橘果实亮度增加,糖度提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王磊说。
崇明柑橘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由上海交通大学具体实施,王磊是项目主要负责人,他的技术已经用于崇明区两百亩柑橘基地。
记者通过黄桂利了解到,技术改良每亩成本在4千元左右,因为品质好市场价格有保证,当年投入当年就可以获利,因此,该技术的推广还是有市场吸引了的。
“橘子红了,这是美丽乡村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唯有通过科技提升上海柑橘品质,才能保护好这道美景,上海的柑橘产业一定会迎来新生。”叶正文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