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上海特用玉米研究迎来“第三次”创新机遇

来源:农民日报 胡立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21 08:40:33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20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共建的“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在上海市农科院诞生,在这个国际化平台,上海的特用玉米科技创新优势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全球协作网络优势将整合形成新优势,助力上海特用玉米学科优势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心的成立,被业内人士誉为上海特用玉米学科第三次创新机遇,创新的目标将超越前两次以“金菲”和“沪玉糯系列”优质品种为代表的学科优势,而是通过深化特用玉米基因组学、分子育种和品质营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相应的技术人才培训,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在作相关情况介绍时表示,成立“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开放搞科研、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提升上海鲜食玉米研究在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全球玉米项目部主任B. M. Prasanna博士则表示,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上海市农科院有着同样的发展历程,玉米遗传育种学科是该院重点优势学科,在鲜食玉米育种及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双方合作成立中心,是强强联合,相信中心的成果将为鲜食玉米产业作出应有贡献,并因此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421f8d98f450483bbb90040765c489a6.Jpeg

       普拉桑纳博士(右二)和他的同事杰弗斯、徐云碧博士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是中国最早从事特用玉米研究和应用的单位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院先后育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金菲”、“金银818”等超甜玉米新品种和“沪玉糯系列”新品种,近年来针对我国南方特用玉米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成功选育了 “申科糯1号”、“申科甜1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食玉米新品种。但是,学科的优势受限于资源瓶颈,特别是缺少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及抗逆性强的种子资源,而这些资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完全能够提供。

另据了解,近10年来,上海市农科院不断深化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交流与合作,从CIMMYT引进优质、抗逆等玉米种质资源500余份,引进了CIMMYT成熟的DH技术和单倍体诱导系材料,进行消化吸收,选育了适应上海生态环境、具有本地遗传背景的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系,开发建立以DH为核心技术的鲜食玉米生物技术育种平台,积极开展鲜食玉米工程化育种。

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主要致力于特用玉米包括糯玉米、甜玉米和爆裂玉米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是特用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特用玉米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特用玉米分子育种、改良特用杂交种培育和推广、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这五大方面,并以此形成了中心第一阶段(五年)的合作计划。

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局长冯锋、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冯志勇、上海市农业委员会陆鸣巡视员等领导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出席签约仪式,并为“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揭牌。

dcf7803ae8cd49b2824c69a500227c17.Jpeg

中心揭牌仪式(从右到左依次为冯志勇、普拉桑纳、冯锋、蔡友铭)

  在随后的特用玉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建生教授作了“鲜食玉米营养强化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普拉桑纳博士和CIMMYT全球玉米项目部高级科学家杰弗斯博士也作了相关报告,这三位专家与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特用玉米种质资源、基因组学、分子育种和绿色生产进行了学术研讨,并为联合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言献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