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果盘子鱼池子有创新 新型职业农民将有更多科技
来源/视觉中国
色美、味甘、粒匀,金山的施泉葡萄犹如一颗颗水晶珍珠,为申城市民在夏季带来一丝清凉。多次获得上海市优质葡萄评比金奖的施泉葡萄已名声在外,在新型职业农民、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泉看来,现在的成果和上海市农科业科学院专家的指导帮助密不可分。如今,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享受农业科技带来的“金山银山”。今天上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培育上海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创新创业仪式正式启动。
图说:市农科院与市农广校联合培育本市新型职业农民签约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摄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而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着“优势互补、产学研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办和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签订联合培育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协议。通过院区科技合作、农业科技四季服务行动、科技特派员行动、科技示范镇建设、村域科技结对等特色科技服务形式,努力把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新品种、新模式在第一时间送到田间地头,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并手把手演示、传授配套关键技术,有效贯通农业成果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真正使科技成果成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
图说:学员获赠农科院主办期刊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摄
卢玉金曾参加过农科院组织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在实践过程中,卢玉金感到上海好的葡萄早熟品种不多,所以通过改良品种改变这一局面。在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他通过杂交育种与加温技术等手段让葡萄提早成熟。让原本从7月到9月的3个月葡萄采摘期,被拉长至6个月,变成6到12月的两季采摘。“农科院的专家们多次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现在葡萄的高品质凝聚着农科院专家的心血。”
和卢玉金一样,崇明享农合作社的倪林娟也享受到了农业科技带来的效益。她是青年农场主培训班的第一期学员。刚刚在崇明创业时,倪林娟无论在品种、技术、装备、经营思路等方面都不清晰,连续两年亏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向农科院求助。农科院专家非常重视,深入田间精准“把脉”,并开出了发展的“良方”。在农科院的帮助下,享农合作社开始尝试种植水果黄瓜、迷你南瓜等品种打造蔬菜的幼儿园,种植黑玉米、宝塔花菜等打造蔬菜的嘉年华。互联网思维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去年合作社自有的电商平台通过销售两款组合式礼盒创下了326万元的销售业绩。
无论是从事菜篮子、果盘子、鱼池子、米袋子还是肉铺子,农科院的专家向青年农场主们传授农业科技思想、倡导农业科技方法、弘扬农业科技精神。让农场主把各自发展优势、产业特点和人才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农科院还提供良种良法和市场信息,推进农业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此次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办和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手,将开展科技项目推介与对接洽谈活动,通过举办科研成果推介会,向本市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场主介绍农科院农业科研成熟的可合作、可转化项目概况,根据学员自愿选择和产业需求,面对面与相关专业专家交流洽谈。此外,开展“手拉手、共成长”——青年农场主与青年农科人员互助结对活动。通过双向选择,让青年农场主找到一位有力的技术好帮手,让青年农业科研人员找到一个深入基层、联系实际的好伙伴,实现优势互补。据上海农科院科技兴农办主任谢祝捷研究员介绍,此次约有300余名45岁以下经过遴选的优秀青年职业农民代表参加培训。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将紧紧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需求,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多高效特色农业新品种、配套新技术,为市民供应更多优质、美味、营养价值高的农产品,不断提升农民和市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感受度、获得感。“我们要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做到农业科技创新‘顶天’,农业科技成果要‘立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