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布局大健康产业
——市农科院降糖米等新型健康农产品有望面世
自2016年国家批准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来,大健康产业正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上海由于土地面积小,要做传统的大农业没有比较优势;而布局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健康功能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上海农业向高效益端转型升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日前从市农科院获悉,由该院研制的降糖米已开始在安徽试种,如试种成功,准备大规模推广。另据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洪介绍,该所的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团队承担了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麦绿素类制品专用大麦种质的高效创制及功能评价”,目前正在利用小孢子高效培养技术和专利选育技术创制麦绿素专用大麦种质,并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合作开展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活性功能评价工作。此外,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安全评价与检测研究团队首次将青稞淀粉中慢消化淀粉的含量提高了2—4倍,该技术已申请专利,并制备了青稞慢消化保健饼干,可用于相关功能食品和保健产品的开发。
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劲松表示,上海农业要争取做到“中间(生产)”在外,“两头(技术研发和消费)”在沪。市农科院现计划构建一个健康农业种质资源库、一个营养功能信息库和一个健康产品研发平台;建设包括功能食用菌、功能蔬菜、功能植物等功能作物在内的健康农业研究中心;形成全国药食同源农业资源健康功能利用研究的新高地,打造全国药用真菌资源健康功能利用研究的新高峰,建立一个在全国领先的健康农业新学科,培养出一支农业资源健康功能利用的创新团队。
针对目前社会上对保健品的笼统坏印象,市农科院不少专家呼吁记者在本报上加强公众对科学识别真伪保健品的引导,认准代表食品质量标准的QS标志。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徐伟林认为,未来健康食品监管这一块有待加强,“现在整个保健品行业已经被做坏了。”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