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首届营养型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来源:农民日报 胡立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25 09:32:50 浏览次数: 【字体:

9月21日,首届营养型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资本等方面的代表聚焦中国营养型农业,发起成立“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多项科技成果登台路演。

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全球营养安全问题,2014年联合国粮种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营养大会,172个国家一致通过了关于营养安全问题的宣言,将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列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对象,并提出了加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健康食物的行动要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和国民也开始关注隐性饥饿、营养均衡等问题。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对保障国民营养安全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了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的需求,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的生产。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领域顺势而为,在学科布局等方面做了重要调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科院专门组建了15个营养与发展研究所。

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代表,一致认为首届营养型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会恰逢其时,只有政府、企业、市场、金融机构携手,才能高效推动营养型产业的发展,推动高品质的营养健康产品走向市场,满足人民对营养健康、美好生活的需要。

首届营养型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会落地上海,是主办方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思考后所做的决定。首先,上海始终致力于健康之城的建设,以此作为抓紧实施的重大民心工程。2017年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7.37岁,居民健康指标处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人口深度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居民仍然面临着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去年10月上海发布的“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预计到2030年上海将成为亚洲一流的健康城市,健康产业将成为城市支柱产业,成为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

其次,上海营养保健市场大消费力强,但是,目前上海的营养健康投入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领域,而营养功能型农业刚刚起步,必须通过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助力健康上海。

再者,近年来,上海市农科院明确提出了“大健康作为学科方向”的转型思路,除了强化食用菌功能研发等传统优势学科外,布局功能蔬菜和花卉新品种等方面,激活了科研团队特别是年轻团队的进取心,取得了不少成果,探索和经验,将有助于全国各地农科院所围绕营养型农业创新发展

本次会议共分五个部分。简短的开幕式以后,会议就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跟上海市崇明区政府、菏泽市政府、深圳市农科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约,随后,进入主题报告环节。来自中国营养学会的杨晓光副理事长、国际HarvestPlus项目负责人Howarth Earle Bouis、山东菏泽采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华、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副所长刘成洪等人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内容涵盖健康中国与营养型农业、国际作物营养强化项目进展、益养型农村产业发展行动、药食同源与作物营养功能挖掘等方面。

会议第四部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副主任张春义作了“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情况介绍。记者了解到,以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的单位为基础成立联盟的倡议在去年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年会上就已经发出,本次会议是在这个基础上吸纳了更多的有意愿加入这个联盟组织的新的成员单位。联盟目的是科技创新成果迅速有效地通过地方政府、投资人、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化。最后,共有70多家单位加入联盟,以后还会逐步吸纳有益于推动联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建设的单位加盟。

会议最后环节是营养型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首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管理处处长、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熠介绍了全国溶液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情况,接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勇路演高产节水高锌含量小麦新品种中麦175,由此开启了功能大米、营养强化叶酸玉米发糕、高叶黄素甜玉米新品种、富含莱菔子甘的防癌西兰花新品种、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投资合作等团队先后上台路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