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庆丰收大展示|健康、美味又好种!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推介活动在沪举办
树上软熟、适合采摘的毛花猕猴桃, 叶酸含量翻番的高叶酸玉米,高产、质优的设施栽培西瓜新品种、富含花青素、叶酸等营养的彩色花菜, 能够越夏栽培的网纹甜瓜,细肉多汁的砀山酥梨……9月22日下午,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推介活动在上海农业展览馆举办。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农科院分别推介的一系列优质新品种及相关产业技术相继在现场作成果展示,供现场观众品鉴。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叶军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黄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万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助理孙国仓共同宣布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专场推介开幕。
市农业农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叶军平出席活动并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三省一市农科院技术力量雄厚、合作基础良好,且各有专长、各具特色,融通性、互补性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为农业科技合作提供更大的机遇、更广阔的空间。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加强与各兄弟省市农科院的紧密协作。尤其是希望区域内各农业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好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台功能,进一步加强区域分工和协同联动,在集聚长三角区域农业优势创新资源上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协同解决长三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共性重大问题上强化联合攻关,在推动现代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提升区域整体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更好地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许复新介绍,此次活动重点以“农业科技引领健康生活”展示农业科技在大营养、大健康和大农业等服务市民领域的新成果,宣传长三角农业科技近年来服务上海市民高品质生活的新品种、新成果。为响应乡村振兴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农科院发起成立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长三角乡村振兴联合服务团,充分发挥“三省一市”农业科技优势,整合长三角地区农业优质创新资源,为长三角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此次推介活动的举办,不仅能让优质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展现,还能带给长三角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更多选择。活动当天推介的科技成果因品质好、易栽培、产值高等特性已在现场受到农业经营主体追捧。以甜瓜为例,由上海农科院推介的“金蜜一号”因其入口即化、甜度高而不腻的出色口感,年示范推广面积达300亩左右,是甜瓜中的明星品种,如今团队选育的“绿天使”,因其早熟、耐热性强的特征,今年在沪郊金塘农业生产基地越夏栽培成功,6月初栽培8月底上市,填补了基地番茄温室种植空档,为农户带来增收;同样由上海市农科院推介的彩色花菜也十分吸人眼球,不仅颜色丰富多彩,有紫色、黄色、绿色,不同颜色的花菜还富含不同的营养素,有富含萝卜硫素的耐热青花菜品种“早生沪绿”、富含花青素的耐热紫花菜品种“东方之紫”、富含叶绿素的耐寒宝塔花菜品种“绿宝石”还有富含叶酸的绿色松花菜品种“绿松一号”;“申科601”鲜食玉米不仅富含叶酸、口感甜糯,还为沪郊种植户带来增收,亩产值逾8000元,是普通玉米的3-4倍……在科技支撑下,这些优质农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吃好”的要求,也能实现农户“好种”的愿景,给农户带来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推介的部分优质农业科技成果在此次丰收节期间将持续在农展馆内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展区展示。不仅如此,一些没有在推介会上推介的富含科技元素的优质农产品及农业技术也会同步展出。在互动品鉴展区,还可以品鉴到不少新、奇、特、优品种,同时体验转基因快速检测和通过VR体验田间无人机技术等。
除互动品鉴展区外,市农科院还有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等三个展示区。其中,科技创新成果展区主要以原创性首创性科研成果为主体,集中展示市农科院国家及部市级创新平台以及各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展区以药食同源和营养健康为主体,集中展示特色食用菌工厂化活体栽培展示、药用菌、功能营养稻、蔬、花等活体产品展示与互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等贴近市民生活的科技农业产品;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展区则以科技推动产业兴旺为主体,集中展示市农科院立足上海、辐射场三角、服务全国,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典型案例。比如:鳝虾(稻)立体种养模式、城市菜(花)园、农业信息技术以及西甜瓜新品系、黄桃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科技援青结新果高原羊肚菌、科技助推黔菜入沪、香菇种源支撑全国精准扶贫等。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