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过世,在水稻科研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遗憾和不舍。上海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所长曹黎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回忆起袁隆平院士对上海杂交粳稻的关心和支持,难掩悲痛。“本来今年计划请袁院士来上海看看杂交粳稻的最新发展,没想到老先生走得这么急。”
去年秋天,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战略合作暨“申优26”成果转化签约。作为隆平高科跻身杂交粳稻市场的第一个主推品种,今年上海优质杂交稻“申优26”借着隆平高科在产学研领域强大实力驶入走向百姓餐桌的“快车道”。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稻之父”,不断突破亩产高纪录的同时,更关心着稻米的品质和优良化发展。“他自己做的是杂交籼稻研究,但是早在世纪之交,袁隆平就提出在杂交籼稻之后,杂交粳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增长点,也是让百姓米饭更好吃的新方向。”曹黎明告诉记者,在袁院士的支持下,我国杂交粳稻工作组在天津成立后,老先生多次参会。“2005年,袁隆平还在松江建立基地,试种了当时亩产最高的超级杂交稻,希望结合上海粳稻科研,以及生态发展需求,寻找更具引领性的水稻新品种。”
上海是我国南方稻区最早实现“籼改粳”种植的省市,多年来,上海市农科院培育了一批优质强优势的杂交粳稻品种。寒丰、优丰、寒优湘晴、8优161、申优1号等粳稻品种先后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上海杂交粳稻也成为周边地区优质高产粳稻生产结构调整的新品种。目前,上海市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在140万亩左右,郊区杂交粳稻种植比例到40%左右,这一比例在国内首屈一指。
即使已经拥有“花优14”等一系列好品种,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依然大力支持“申优26”等新品种培育,通过科技兴农项目等方式持续上海农科院作物所粳稻新品种培育。经过科研人员的持续攻关,肥药双减潜力大,成熟期提早8天,米质主要指标均符合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的“申优26”问世。
据介绍,“申优26”于2016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7月通过国家主要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初审公示。凭借综合优势,“申优26”成了上海市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新品种。在“申优26”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时间,隆平高科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就提出了品种权转让意向。该企业通过杂交粳稻联盟得知曹黎明团队在选育“申优26”时,从区试阶段就开展了合作,全面掌握了该品种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表现。
隆平高科是我国排名第一的育繁推种业企业,而下属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则是专门从事水稻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项目参与人,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程灿至今提起来,都觉得喜滋滋的。“我没有见过袁隆平院士本人,但是能和隆平高科合作,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隆平高科在杂交稻领域从科研育种,到推广种植再到品牌发展,都是国内最具有实力的杂交稻企业。”
其实,想见到袁院士本人,并不难。每年都到海南南繁基地的曹黎明,几乎每年都能在育种的田间地头看到袁院士。“今年1月份的时候,老先生还在海南育种基地下地搞科研呢。”曹黎明中午从手机里看到新闻,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这不仅对于水稻科研人员,对于全世界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悲伤的消息。”袁隆平一生在杂交稻育种和推广领域战斗不止,超级稻目标一个个实现,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的难题。目前,中国超级杂交稻不仅造福国内亿万人民,还走进了亚非拉等众多发展中国家,让许多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老百姓也能吃饱饭。
得益于和隆平高科的合作,上海杂交粳稻“申优26”今年已经步入了全国推广的“高速路”。“我们同隆平高科主要是种源上的合作,着眼于长远,还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开展新品种合作和种子机械化生产基地合作等。”曹黎明说,截至目前,从种子的出货量来看,“申优26”杂交粳稻的推广面积将超过30万亩,并有望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