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农业科研成果新突破 两茄子新品种今日完成成果转化签约
上海又有最新农业科研“落地开花结果”。今天下午,上海市农科院主办的“茄子新品种‘绿秀丽’现场观摩会暨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在嘉定举行。
据悉,新品种“绿秀丽”的妈妈,专业称谓为母本是在2012年从金山朱泾镇一农户中搜集提纯。父本则是2009年和国外茄子杂交分离。随后在2016年配制组合下,“新秀丽”这个新品种出生了。
记者了解到,“绿秀丽”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果实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软糯,品质佳。在2019、2020年2年3次茄子品鉴活动中均获得同类型茄子最佳品质奖,并在2020年通过上海市认定并申请品种权。
优秀的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必胜法宝,自然吸引了合作社的积极尝试。在上海百蒂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田间地头,公司负责人宋胜利告诉记者,今年‘绿秀丽’种植面积在15亩左右。
记者了解到,该新品种纵径26.8cm,平均横径6.5-7 cm,平均单果重287.2g。最大的优点就是品质佳,糯性强,入口即化。根据目前市场‘绿秀丽’的行情,每亩产值达1.2万元。相比传统的茄子亩产3000-4000公斤、产值在8000-10000元,“绿秀丽”带来的是实打实收益提升。
吴雪霞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新品种‘绿秀丽’广泛的种植在崇明、嘉定、奉贤和金山,规模达到了74多个蔬菜大棚。在销售端,也已进入到盒马、叮咚、美团等销售平台,爬上了餐桌与市民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沪茄五号”和“特旺达”成果转化。据悉前者 在春季弱光下果皮着色深,坐果率高,持续结果能力强。后者也有耐寒性强。还在2007年认定,国内第一个绿萼片长棒形茄子品种。
“成果转化是上海市农科院充分利用自身品种和技术优势,与推广部门、种业企业合作的结果。”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蔬菜办副主任翟欣表示,“希望各方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使上海的科研成果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让茄子更好地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先锋。”
“茄子新品种的成果转化是我院茄子团队多年辛勤劳动付出的体现,也是是继我院旱稻、西甜瓜、黄桃等一批优秀科研成果之后取得的又一个新突破。”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希望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也希望茄子团队培育出营养好、产量高、口感佳的茄子新品种,造福更多的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未来上海市农科院也将继续深化合作,充分汇聚利用各方资源,对乡村振兴产业需求进行精准服务,积极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上海市现代都市农业的重大需求和“卡脖子”问题等方向聚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蓬勃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