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转让费逾千万元,本市两项新品种成果完成签约
为做好上海粮油作物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今天(1月30日),粮油作物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成果转让签约仪式及农业科技创新系列讲堂活动在本市举办。会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专家选育的稻米新品种“申优28”及玉米新品种“黑金699”实现成果转化,分别与上海农科种子种苗公司、上海长禾农业发展公司签约。其中,“申优28”由四家意向买家经过51轮网络竞价,最终以715万元达成转化交易,该品种两轮转让累计费用已达910万元;“黑金699”以100万元加销售提成达成交易。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市农科院长期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统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积极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市民高品质生活做好服务。下一步,在粮油作物科学发展上将重点聚焦“培育新品种,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围绕绿色低碳目标,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能力”“节本增效,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促进农艺与农机结合,用好智能化设备,提高劳动生产力”等重点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凝聚更多专家智慧,促进协同创新,在区域联动发展、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市农业农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明林介绍,近年来,本市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任务,一方面,强化育种技术创新,利用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技术,建立快速育种技术体系,挖掘和创制优异基因资源,促进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改良提升;另一方面,瞄准高产优质,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技术攻关与生产应用相结合,努力破解创新成果和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的瓶颈,推动粮油作物新品种成果不断涌现、品种不断提升,应用更加广泛。下一步,本市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全面提升本市粮油作物产业的创新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在专家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胡培松院士作农业科技创新前沿热点的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邓一文研究员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首席科学家徐云碧研究员分别作水稻抗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大作物环境组学与智能育种等报告。
与会专家共同听取了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年度发展报告,共同就“如何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题展开讨论。
研讨会现场,多个优质稻米、玉米、油菜新品种以及相关加工产品成果集中展示。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承办,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市作物学会、上海市遗传学会、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协办。
2023年,市农科院作物所粮油作物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核心种源创制和GG等重大项目,在水稻、玉米、油菜资源精准鉴定、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定位克隆品质、产量、抗病逆、花培效率等性状相关基因(QTL)17个,发表SCI论文7篇,鉴定出一批核心种质资源,并借助高效分子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加快多个优良基因的聚合,成功育成10个粮油作物新品种,其中3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审,同时育成24个粮油作物新品系(新组合)参加国家、省级区试(联合体试验)。鲜食玉米“黑金699”“沪红糯1号”,一级优质米抗除草剂新品种“沪稻89”,优质食味香软米品种“崇尚2023”,超高产杂交粳稻“申优31”,菜肥油专用油菜品种“沪油3302”等一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粮油作物新品种迅速通过成果转化在生产上得到产业化应用;两项标志性成果“申科甜811”“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面向长三角区域种业发展,共有杂交粳稻申优28、一级优质米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沪稻68、高品质玉米品种黑金699、高叶酸玉米申科糯602等12个品种在2023年度完成转化,转化金额达1275万元,外加市场提成。
今年,市农科院作物所将继续围绕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建设,聚焦强优势粳稻恢复系新种质创制及适宜机械化制种亲本选育、粳型软米抗稻瘟病高效生物育种体系构建及新品种培育、优质营养鲜食玉米基础种源创新与品种设计培育、油蔬兼用低温双低油菜种质创新等科研目标做好工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