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宁夏院地3家签约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龚依然 文/图/视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6 09:22:32 浏览次数: 【字体:

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12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举行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院地合作签约仪式暨成果推介会。

据悉,此次三方协同合作推动本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签约活动,是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与苏浙沪合作部署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科技助推地方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自治区人社厅“专家服务行”和自治区科技厅相关项目内容的具体工作。

签约现场。

签约现场。

据了解,为借智借力借势提升食用菌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宁夏农林科学院联合大武口区区委政府,争取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共赴上海市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沟通协商,达成共识,签订了此次《宁夏农林科学院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建立“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实验室”合作协议》。当天签约现场,两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团队申报“宁夏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市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联合建立“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实验室”,解决宁夏食用菌发展瓶颈问题,并结合宁夏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科技攻关、技术集成示范及本地人才的培养,共同推动自治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同时,根据院地3方相关共建“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合作基地”协议内容,各方将共同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促发展”的理念,加大院地联动,创新机制,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共建研发平台、组建研发团队、加强科技攻关、推动成果转化。

宁夏食用菌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作为扶贫项目重点在南部山区推广。因当地长日照、大温差、夏季气候整体冷凉等天然优势条件,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品质优良。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宁夏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大武口区委、区政府近几年着力打造食用菌产业基地,在宁夏农科院的科技助力下,积极与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县深化对口协作,现建有菌菇产业园1个,菌菇温棚183栋,科普基地1个,保鲜冷库7个,预计年产菌菇1500吨,食用菌产业体系架构基本形成。上海市农科院有多年深厚的食用菌研究基础,拥有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此次院地三方联手合作,将深入挖掘合作潜力,细化对口协作方案,助推当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菌菇”文章。

两院代表团深入当地相关村镇考察当地菌菇种植情况。

两院代表团进入当地相关企业察看德希恩螺旋藻及菌丝粉生产。

两院科研人员开展成果推介发布和对接交流场景。

签约当天,大武口区委、区政府特邀请上海农科院、宁夏农科院代表团赴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祥河村考察了当地菌菇种植情况,深入当地欣海情预制菜企业、德希恩螺旋藻生产基地等, 察看预制菜及德希恩螺旋藻及菌丝粉生产。此举为下一步深化合作,打开脑洞,引进先进技术、做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大武口区直相关部门、镇街及部分菌菇种植企业、村集体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后,两院科研人员还就相关食用菌种源版块、本地适宜性食用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7项成果推介发布和对接交流。(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龚依然 文/图/视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