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玉米重大品种创制?这场论坛上多领域专家建言献策

来源:上海三农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6 09:30:21 浏览次数: 【字体:

a57e69a841734bbab4dc233a202fa88f.Jpeg

6月19至21日,第364期东方科技论坛“新质生产力赋能玉米重大品种创制”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系列讲堂&“智慧之光”院士系列讲座在上海举行。

 本次论坛针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营养健康等重大需求,聚焦鲜食玉米生物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和重大品种培育,邀请玉米种质资源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遗传育种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适用于鲜食玉米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和重大品种分子精准设计的研究策略,指导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是实现中国种源自主可控的根本路径,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致欢迎词,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促进交流合作,为中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希望借助本次论坛,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助力上海玉米生物育种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高召兵表示,东方科技论坛已成为上海乃至我国科技界高层次跨学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上学术领军人才汇聚一堂,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的宝贵建议,能为我国和上海市玉米重大品种创制的布局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何祖华受邀出席研讨会,分别作题为“玉米生物育种技术发展与产业化”“作物抗病-产量协调的理论与设计育种”的主题报告。围绕“玉米生物育种前沿关键技术创新”“玉米优异基因资源高效挖掘与利用”“玉米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等三个中心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等8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20多位领域内与会知名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和建言献策,从多种视角评估玉米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育种实践的关系,促进生物育种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交流合作。

 38ed26cd1e8b438eac6ce309b9ae424e.Jpeg

 据悉,当前我国一些鲜食玉米品种存在食味品质欠佳、抗病抗逆性不强、功能微营养素缺乏等问题,迫切需要突破玉米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创制优异基因资源,以新质生产力为玉米重大品种创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实现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产能提升。

 研讨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玉米育种基地,考察上海鲜食玉米优质新品种。据了解,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特用玉米研究和应用的单位之一,先后育成“金菲”“沪玉糯3号”“夏王”“申科甜811”等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代表性鲜食玉米品种,其中“申科甜811”连续入选2023年和2024年度全国农业主导品种。近年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作在上海联合建立了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着眼国际,深入开展玉米基因组学、营养品质遗传解析和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育成省市级以上审定鲜食甜、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审品种16个,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生产种植,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我国特用玉米产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力。

 本次东方科技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共同承办。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