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我院五项优秀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来源:科研管理处 作者:王建明 发布时间:2021-05-26 11:08:56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25日,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授奖281项(人)。我院完成的5项优秀科技成果名列在榜,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由我院副院长谭琦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的“香菇种质创新和系列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香菇产业需求,建立了国内保藏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香菇种质资源库;利用创建的异源细胞质等育种新技术选育出“申香215”等5个适合不同气候条件、栽培模式及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推动香菇品种的更新换代。发明免割保水内套袋,攻克菌棒设施培养和远洋运输等关键技术,为我国香菇生产区域扩大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菌棒”成为第二大香菇国际贸易商品;首创“设施制棒生态出菇”模式,有效耦合了品种、设备、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获发明专利11件,国标、行标各1项。在该项目的推动下,10余年间香菇产量增长300%,全国一半有扶贫任务的县选择发展香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由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的“节水抗旱稻科教片”项目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该项目聚焦于我国取得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节水抗旱稻的科研过程,整合先进的制作技术,先后创作了《节水抗旱稻》纪录片、《另一种选择--节水抗旱稻》科教片和《稻界奇兵》动画片等系列科普作品。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科学普及两方面原创性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科普品牌的建设。表现形式注重自然科学与农耕文化相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近三年科教片播放覆盖全国近6亿人口,并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国家传播。不但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度,同时获奖的还有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郑洪建研究员的科研团队和吴书俊研究员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甜玉米特色种质创制和优质多抗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和“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均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设施园艺研究所张红梅副研究员的科研团队完成的“设施专用全雌性黄瓜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向这些对上海农业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致敬并表示热烈祝贺。

d5b080cdb1a5456cbaeda7dd94ea9067.jpg

8ebc376b3b5a4835b633a39a3a58d2a2.jpg

d201cb5de88a4597bbad9a0f0ac8b2ec.jpg

9445085ee8a149349b9b1e2132757b1c.jpg

7c03778c90e44d45a724341e4bc2aa07.jpg

20a2076e4fa84958a0efc247d714025b.jpg

8fc8b3b1823b46609987a9f3007384f7.jpg

56b99a98f0f5440b8a9d5f632a9ef040.jpg

2efef5ed70854878b6426e5fa3e4e918.jpg

2082cbaf212049ce9d4ea229dfe33b4e.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