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农办、市农委领导考察我院杂交粳稻、节水抗旱稻示范基地
杂交粳稻、节水抗旱稻研究是我院的优势学科,近年来,我院培育的杂交粳稻、节水抗旱稻在上海及其他地区示范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段时间以来,市委农办、市农委领导先后到我院相关基地考察调研,对我院在杂交粳稻、节水抗旱稻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2010年 9月28日和10月16日,市委农办、市农委殷欧副主任,我院院长吴爱忠、市农委科技处等有关领导考察了我院浦东新区的“花优14”、“申优254”等杂交粳稻规模化制种基地和浦东新区、奉贤区的“花优14”机插秧、机条播千亩丰产方,该种源基地长期承担我院自主选育的“8优161”、“申优1号”、“申优4号”、“申优693”、“申优254“、”花优14“等“申优”系列杂交粳稻新组合的杂交制种任务,总面积2000亩左右,在我院作物所长期技术培训和指导下,杂交制种产量稳定,平均亩产达到150kg以上,生产的杂交种子质量稳定、产量水平较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械化杂交制种技术规范,今后将成为上海郊区主要的杂交粳稻制种基地,进一步促进郊区杂交粳稻的稳定发展,提升种源农业发展水平,较好地体现了上海现代化种源农业特色。11月8日,市农委组织本市有关专家对“花优14“丰产方进行现场实割验收,实割面积分别是1.18亩和1.27亩,平均亩产均超过700kg,而且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组合较适宜规模化示范应用,制种产量高,制种技术成熟,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生育期适宜,适合油菜、麦子等主要茬口配置,有望成为郊区乃至周边地区杂交粳稻大面积应用的主推组合。
2010年11月3日,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副主任陈洪凡等节水抗旱稻工作小组成员及我院相关专家领导来到浦东新区周浦镇,现场考察我院基因中心最新育成的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8号”的种植情况。孙雷主任一行察看了各个田块的长势情况,向种植户询问了节水抗旱稻的种植情况和田间管理情况。考察组还认真地听取了基因中心罗利军研究员关于节水抗旱稻工作汇报,对节水抗旱稻理念能够得到国际权威刊物认可、节水抗旱稻项目进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及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的支持感到非常高兴,向基因中心取得的巨大进步表示祝贺。孙雷主任指出,要加强对这项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增强科技攻关力量和加大宣传力度,在上海“十二五”农业工作中,要重点发展节水抗旱稻。陈洪凡副主任也在会上强调,节水抗旱稻作为上海“十二五”发展种源农业的重要科技创新点,要做好良种良法的配套技术研究,在制繁种等关键问题上进行科技攻关,把节水抗旱稻作为上海对外科技服务的重要支撑。市农委科技处处长华炳均、种植业办主任王国忠也在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议。我院顾晓君副院长带领科研处、办公室相关人员也参加了座谈会议。
周浦镇种植田块属于征而未用闲置土地,基本无灌溉条件,从2009年开始种植节水抗旱稻,今年连片种植面积120亩,全部采用机插秧,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只进行了二次人工灌溉,其它依靠自然降雨,目前田间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