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用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会暨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1月21日,我院组织召开上海特用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会暨专家咨询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沈晓晖,上海市科委平台建设处处长张翌翀,上海市公共服务平台中心书记黄鹏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工程中心主任、生物所所长施标主持。
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作物所副所长郑洪建汇报了工程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了特用玉米工程中心组建概况,运行绩效,典型案例等。2025年中心将进一步聚焦“优质、健康、绿色、高效”的生产和市场需求,构建具有上海特色、行业领先、协同创新的特用玉米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平台。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工程中心2024年取得的成果,围绕特用玉米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以及未来方向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多方位建议。一是加强基础研究与品种创新,基础研究在提高玉米产量及营养价值方面至关重要,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二是推动数字化育种与智能化技术应用,数字化育种技术和智能设计育种将极大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和精度,提升玉米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强产业链延伸与成果转化,特用玉米产业链的延伸非常重要,应加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各环节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与企业合作,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对接,特用玉米产业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技术交流,拓展产业的国际视野,提升全球竞争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推动玉米产业的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蔡友铭指出,特用玉米工程中心在过去的一年紧密围绕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将已经拥有的科研和产业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特用玉米产业转型升级的物质和技术保障,突出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整合院内、院外单位资源,提升人才、科研、产业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成效显著。他对中心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做强科研,提高创新策源能力,重点强化玉米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加强数字智能育种研究和场景应用;二是要做优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围绕当前耕作制度改革,开展优质绿色高效生产研究,不断提升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上海特用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也为特用玉米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院科研管理处、作物所、生物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用户登录